林溯舟走在最后,確認教室門窗鎖好,看著前面嘰嘰喳喳、充滿活力的四個身影,嘴角也噙著一抹笑意。
這趟黔陽之行,既是比賽,也是一次難得的歷練與交流。
音樂與靈食,看似不同的領(lǐng)域,在更高層次的“道”上,或許有相通之處。
他也很期待,這幾個孩子能在那個匯聚了各方英才的舞臺上,碰撞出怎樣的火花。
校門外,一輛印有“玄音學(xué)院”徽記的懸浮巴士早已等候。
幾人上車,巴士平穩(wěn)升空,朝著西南方向疾馳而去。約莫半日后,巴士并未直達黔陽,而是在一處名為“黔東驛站”的山谷平臺緩緩降落。
這里顯然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。
平臺依山而建,古木參天,云霧繚繞其間,充滿了西南山地的神秘氣息。
比城市里常見的懸浮巴士更引人注目的,是平臺邊緣停泊著的幾艘形態(tài)各異的飛舟——有的形如巨大的木鳶,翎羽栩栩如生;有的則似古樸的樓船,船身篆刻著繁復(fù)的符文;還有的干脆就是一片巨大的、流光溢彩的樹葉。
“哇!我們是要坐那個嗎?”
金雨趴在車窗上,指著其中一艘形似青鸞、通體流轉(zhuǎn)著淡青色光暈的飛舟,眼睛閃閃發(fā)亮。
“嗯?!?/p>
林溯舟率先下車,解釋道:“黔陽地處十萬大山深處,地形復(fù)雜,能量場特殊,懸浮車難以深入核心區(qū)域。從這里開始,我們要換乘‘青鸞號’飛舟,這是黔陽比賽官方專門為此次賽事安排的交通工具?!?/p>
江蘺抱著古琴下車,清冷的目光掃過那艘青鸞飛舟,微微頷首:“符文流暢,靈力充沛,是好舟?!?/p>
趙小寒背著大竹簍,腰挎刀具包,好奇地打量著飛舟:“嘖嘖,這可比咱們學(xué)院的懸浮巴士拉風多了!坐這個去比賽,感覺氣勢就贏了一半!”
張悠悠小心翼翼地護著自己的長笛盒,看著那懸停在云霧中的龐然大物,既緊張又新奇。
一行人驗過身份玉牌,踏上了青鸞號寬闊的甲板。
甲板由某種溫潤如玉的木材鋪就,踩上去安穩(wěn)無聲。
飛舟內(nèi)部空間遠比外面看起來更大,顯然是運用了空間拓展的陣法。
艙內(nèi)布置雅致,設(shè)有舒適的坐席和觀景舷窗。
“各位參賽者請坐穩(wěn),青鸞號即將啟程,目標——黔陽城‘云頂廣場’!”
一位穿著靛藍色制服的舟師朗聲通告,聲音清晰傳入每個人耳中。
隨著舟師手中一枚青玉令牌亮起柔和的光芒,整艘飛舟輕輕一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