士子抬手,直指第二輛囚車中面如死灰的崔筑,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(fā)顫:“祭酒口口聲聲個案、偶有惡吏!
學生敢問,若僅是地方惡吏所為,為何這囚車之中,乃是清河崔氏本宗子弟?!
那些地契、卷宗之上,加蓋的可是清河崔氏的印鑒,而非某地縣衙的公文!”
他又猛地指向那些物證:“這些!這些血淚之物,樁樁件件,指向的都是盤踞青州、仗勢欺人的崔氏家族及其爪牙!
豈是一句地方惡吏便能輕輕揭過?!祭酒方才所言‘豈能歸咎于世家二字’,學生此刻倒要反問,罪證如山,鐵案如斯,不歸咎于肇事的清河崔氏,又該歸咎于誰?!
難道要歸咎于那些被逼得家破人亡、賣兒賣女的升斗小民嗎?!”
“說得好!”
“正是此理!”
士子的質(zhì)問,如同點燃了最后的導火索,瞬間引燃了人群中積壓的不滿和醒悟。
許多士子終于徹底反應過來,他們確實被孔穎達繞進去了,被那套未來危機、制度崩壞的宏大話語迷惑,險些忽略了眼前最基本的事實和正義!
“我等在此,險些成了為虎作倀之輩!”另一名士子滿臉羞愧和憤慨地喊道。
“太子殿下手段或許急切,但所除乃是真正巨惡!若國法不能及時制裁此等蠹蟲,殿下雷霆手段,有何不可?!”
“孔祭酒,你避重就輕,空談道理,對慘狀視若無睹,豈配為我等師表?!”
輿論的風向,在這一刻發(fā)生了徹底的逆轉(zhuǎn)。懷疑變成了憤怒,崇拜變成了失望,迷茫變成了清醒。
士子們看向孔穎達的目光,不再是仰視,而是充滿了質(zhì)疑、批判,甚至鄙夷。
高臺上,孔穎達臉色煞白,踉蹌著后退了一小步,險些沒有站穩(wěn)。
他伸手指著臺下群情激憤的士子,手指顫抖,嘴唇哆嗦著:“你…你們…爾等豎子!不明大義!不受教化!竟…竟被…”
他想說竟被這些表象所惑,但話到嘴邊,看著那一雙雙燃燒著怒火和清醒的眼睛,他知道,這話再說出來,只會引來更大的嘲諷和反彈。
他精心構(gòu)筑的衛(wèi)道者形象,在杜荷的連番重擊和士子們自身的良知覺醒下,轟然倒塌。
他感覺自己仿佛被剝光了衣服,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,接受著無數(shù)道目光的審判。
那想象中的青史美名,此刻似乎變成了記載他今日窘迫與失敗的恥辱柱。
而另一邊,崔斂看著這徹底失控的場面,看著孔穎達那狼狽不堪的樣子,心中沒有半分快意,只有無盡的冰冷和絕望。
完了,徹底完了?
孔穎達不僅沒能保住崔氏,連他自己都泥菩薩過江,徹底失去了對局面的影響力。
太子這一局,贏得徹徹底底!
人群外圍,那些世家代表們的臉色已然鐵青。
太原王氏的馬車里,傳來一聲壓抑的低吼:“廢物!孔穎達這個老廢物!速去!通知里面的人,計劃有變,立刻想辦法止損!絕不能讓他再攀咬出更多人!”
范陽盧氏的官員默默轉(zhuǎn)身,悄然離去,腳步匆匆,他必須立刻將這里發(fā)生的一切傳回家族,早做最壞的打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