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往玉京城的官道上,烏央烏央的鐵騎正在行軍,旌旗招展,長槍如林,甲胄上殘留著肅殺之氣。
正是班師回朝的士卒。
個個昂首挺胸,目不斜視,其中許多士卒身上還包著紗布。
沿途百姓
夾道歡迎
此次平叛,四營風光無限,大雪山設伏,代城大戰(zhàn),破青州,取并州,攻雁南道。
一場場慘烈的大戰(zhàn)讓這支才組建幾個月不到的軍隊徹底地脫胎換骨。
當然
順風局的廝殺還看不出一支軍隊真正的底蘊和下限。
唯有經歷過真正的血腥大戰(zhàn),才能稱之為精銳。
縱觀整個平叛的過程
除了石豹帶領的林字營外正面以少打多,以步卒硬抗魏武麾下的騎兵,打出不俗的戰(zhàn)損比外。
其余三營打的都是順風仗。
不過蘇文有信心,不管是風字營,火字營還是山字營,都能打逆風仗。
能以少勝多
以弱勝強
哪怕敵眾我寡,也能死戰(zhàn)不退。
四營鐵騎的主心骨,都是他提拔起來的,這些將軍的本事,他比誰都了解。
如果不是有勛貴和世家壓在他們的頭上。
像樊虎,石豹,王破陣,馬元波這等帝國悍將早就應該飛黃騰達,而不是埋沒于各司衙門內,碌碌無為。
就拿王破陣來說,早些年在雁北道邊軍服役,作戰(zhàn)極為勇猛,人送外號破陣王。
就是因為得罪了魏武,被一貶再貶,從千騎將淪為火頭軍。
這也是為何王破陣仇視魏文通父子的原因。
要是沒有蘇文,他現(xiàn)如今還在火頭營里燒茶煮飯。
巍峨的玉京城映入眼簾,還有玉京城背后高聳的邙山,相距二十里,就有禁軍前來傳信。
大周女帝李青柳攜文武百官,出城十里迎接蘇文班師回朝。
按照慣例,邊軍不能入京,四營雖然不是邊軍,但也不隸屬于玉京城的衛(wèi)戍力量。
應當安置在驪山大營,聽候陛下的召見。
不過此次李青柳卻傳詔讓蘇文將四營兵馬和虎賁騎拉到玉京城,接受檢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