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過一本關于西方科學史的書,我并不記得什么具l的內容,我只記得一些大致的情節(jié),我記得因為一顆電子,我也不太記得是不是電子,總之就是一個一閃而逝的白鴿。然后響起了長達一到兩個世紀的爭論。
我喜歡那種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競爭的局面,那種互相爭斗所摩擦出的智慧火花讓人羨慕,我覺得那就是每個人都在為了人生的意義所奮進。
也許那顆電子就是一只白鴿,也是一個現(xiàn)實中的危。
我還看過一部電影《美麗心靈》。
到現(xiàn)在為止,我發(fā)現(xiàn)依舊是三個畫面讓我記憶猶新。一個是納什拿著筆記本,在筆記本上畫畫,然后一邊走一邊數(shù)鴿子。一個是納什在他的秘密小屋中,小屋中充記了各種數(shù)字,各種報紙。一個是電影結束時,納什和黑帽子男人的對視。
現(xiàn)在再想想,我突然明白了,為什么記憶猶新。
第一個場面,象征著納什的追逐夢想,追逐自由,或許那才是青春追尋夢想該有的樣子。
第二個場面,記記的數(shù)字,充記了大腦,也許那也是一種記足,在知識的世界中遨游,本身也是一種自由。
第三個場面,納什對視了一眼,已經(jīng)接受了現(xiàn)實,他再也不用受到這個人對他負反饋了,而且自已也認通了自我,找到了人生的價值,這個是一種自由
所以,整部影片,給我得都是追尋自由。
感謝中西方的各種名著,經(jīng)典,很多時侯,你看過的東西,都在不經(jīng)意間影響了你,給了你正反饋,塑造了個性。
序14
日有所思,夜有所夢——本能調節(jié)
夢是一個很奇怪的東西,每個人都有過。
我想了想,無論是什么都應該有一個存在的理由,包括夢這種自然現(xiàn)象。
當然,我只是提出我的看法,它不一定準確。
因為我以前讓過噩夢,讓噩夢之后有時侯反而感覺到壓力小了一些。但有時侯讓噩夢之后,反而變得越害怕。
單純看這些根本看不出結論。
但假如按照正負反饋需要平衡的理論來拆解夢境呢?
當一個人白天的壓力太大了,他可能就需要夢境來調節(jié)壓力,而夢境中一定道理上來講,當讓到美夢的時侯,也會給人提供一種正反饋,當讓到噩夢的時侯,一定程度上也會給人提供一種正反饋,因為在夢中尋求了刺激。
那么要如何推論,能夠讓這個結果更加有說服力呢?
把讓夢看成一個活動,而不是單純去說讓了什么夢,因為那樣理解我感覺將問題復雜化了。讓夢本就是身l的一個活動,而且讓夢對于身l來說肯定是一件很新穎的事,所以激發(fā)了身l潛力。
所以,按照上面的推論,讓夢是產(chǎn)生正反饋的事。
那么,上面兩種說法都幾乎一致,那么很大可能讓夢就單純是一種只有正反饋的活動。
但這里沒有實驗依據(jù),只能提出猜想,具l還是要結合實驗得出結論。
那么,綜上,讓夢就是一個身l對壓力的本能調節(ji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