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老爺。
”小廝輕喚了一聲,見李元福沒反應(yīng),又湊近些喊了一聲,沒想到李元福渾身一顫,像夢中驚醒一樣叫出聲來,小廝也嚇了一跳,緊張地問道:“老爺,您怎么了?”李元福臉色煞白,氣喘如牛,喝了一杯小廝倒的茶才緩和一些,聲音依然發(fā)虛:“管家呢?”“管家昨天出去收債了,還沒回來。
”“他今天要是回來,讓他準(zhǔn)備一下,明天一早陪我去趟崇仁。
”“哎。
”小廝應(yīng)道,像是突然記起來,“老爺,外頭有人求見。
”李元福虛弱又煩躁,“誰???”“看著面生,小的沒見過,說是從京城來江州做生意的。
”“京城?!”李元福身體倏地一僵,小廝看他一驚一乍的,疑竇叢生,“要不要小的去將他打發(fā)了?”李元福連連擺手,“不不不,快請!”從李元福的豪宅出來,二人走在街市上,趙昱問:“阿瑗,你可有什么發(fā)現(xiàn)?”“這位李老爺有點(diǎn)反常,一副魂不守舍的樣子。
聽到我們說想在江州做生意,立馬問我們有多少本錢,顯得十分心急,生意場上的老手,不應(yīng)該這么沒有城府吧?”“所以我說,有一萬貫存在了利亨柜坊,他就承諾給予我許多方便,催我盡快出資。
”趙昱接道。
“難道他惦記上我們的錢了?”趙昱淡淡笑道:“所謂‘無事獻(xiàn)殷勤,非奸即盜’,這位李老爺怕是有大麻煩在身。
”正說著,街頭忽然響起一陣喧天的鑼聲,循聲望去,兩面深紅的旗幡迎面而來,一面書“肅靜”,一面書“回避”,是官府鳴鑼開道的架勢。
百姓紛紛避讓路旁,七嘴八舌地小聲議論:“官差又去剿匪了”“這次這么多人啊”“縣令發(fā)了狠了,去州里借了兵,是要動真格了”……隊伍漸近,再沒人敢出聲。
馮瑗避于路旁屋檐下,見那縣令端坐馬上,年紀(jì)雖輕,倒頗有威嚴(yán),身后的府兵分成兩列,披甲執(zhí)刀,足有數(shù)百人。
待隊伍過去,百姓又恢復(fù)了議論:“我看這次洪香玉懸了”“走,看看去”……馮瑗望向趙昱,“我們也去看看熱鬧?”二人同七八個好事百姓,跟在官差隊伍后面來到麻姑山下。
麻姑山不算高,但綿延百里,樹木蔥蘢,是個便于隱藏行跡、易守難攻的所在。
只見臨川縣令命人抬出一口大箱,“嚯”地掀開,黃澄澄的銅錢在太陽光下發(fā)出攝人心魄的光芒。
他揚(yáng)聲訓(xùn)道:“賊人洪香玉一伙占山為寇,藐視官府,劫掠民財,為禍鄉(xiāng)里,今日必除之!拿下洪香玉者賞一千貫,生死勿論!”官差們立即抖擻起精神來,隨著臨川令一聲令下,就爭先恐后地往山上沖。
馮瑗低聲道:“這位縣令看起來頗有魄力,不像許老丈說的那么無能啊。
”趙昱不置可否,“徐令圭,永州人氏,兩年前經(jīng)楚王舉薦到臨川縣任上。
”突然,山間傳來一聲唿哨,下一瞬大塊滾石和木頭宣泄而下,眾人四散躲避,沒躲開的被撞倒在地,立時頭破血流。
徐令圭怒喝:“放箭!”弓箭手紛紛找到隱蔽之所,引弓搭箭,箭雨破空之勢下,山石平息了下來,徐令圭抽出佩劍,一馬當(dāng)先上山擒賊。
馮瑗贊許道:“這位徐縣令雖短于智謀,倒是勇猛果毅,不知今日戰(zhàn)況如何?”趙昱劍眉微挑,“你怎么知道他短于智謀?”“倘若他不是敲鑼打鼓前來,而是盡量掩藏行跡,急行軍,甚至趁夜偷襲,洪香玉哪有時間做準(zhǔn)備?上山豈不容易很多?”趙昱微微頷首。
此時山上刀兵相接,已廝殺起來,吶喊、呼號、兵器撞擊聲不絕于耳,眾人仰頭張望,神色緊張,膽小的已腿腳發(fā)軟。
不到一炷香的時間,突然安靜下來,山下的人面面相覷,怎么停下了?這就打完了?有耐不住性子的爬到高處,伸長了脖子想看看山上到底什么情形,還互相問“你看到了嗎?”“沒呢,你那邊呢?”過了一會兒,府兵們丟盔棄甲跑下山來。
臨川縣尉忙中不忘命人把一箱子賞錢趕緊鎖好抬回去,又點(diǎn)上一隊府兵道:“徐縣令被捉了,趕緊隨我去州府稟告!”“縣令都被捉了?我說還是洪香玉厲害吧!”跟來看熱鬧的百姓議論紛紛,也有跟上潰退的隊伍繼續(xù)看熱鬧的,漸漸散去了。
馮瑗也驚了,這就是帥不過三秒嗎?看那徐令圭的架勢,還以為要?dú)⑺麄€天昏地暗三百回合呢,竟這么快就被擒了。
趙昱看她古怪的神色倒頗有趣,忍笑道:“我們上去瞧瞧,他們剛打退官軍,必定驕傲自滿,疏于防守,你……能上山嗎?”馮瑗點(diǎn)頭。
二人小心避開巡邏的啰啰,緩緩摸上山去。